ERP与MES的数据集成为什么成了企业数字化的主要矛盾?

发布时间 : 2019-07-18     来源 :

  在智能制造如火如荼的今天,ERP与MES的数据集成为什么成了企业数字化的主要矛盾?

  随着市场变化,个性化、小批量订单的日益增多,这个痛点在持续放大。从一个一般性的效率问题,上升到制肘企业发展质量的主要矛盾。比如有些企业需要专门设置四五位IT人员的岗位,对业务数据、流程进行“疏通”,通过人为干预来维持业务的日常秩序。为了保证订单的顺畅履行,被迫增加了管理协调人员以及工作环节。这在许多企业是屡见不鲜的。

  一方面,我们在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不惜重金地投入,试图减少一线的工作人员,实现“机器换人”,另外一个方面是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在增加人员。表面上是“蓝领换白领”,实际上是在“白领”层面上又在产生大量冗员。企业的进化,应该是“系统换人”,这是我们上一期研习观察里面探讨过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企业重新重视ERP与MES的“和谐”呢?深层次原因是“系统换人”正在慢慢形成共识。客观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因为它们的数据交互不畅、出错,引起了面向客户交付的麻烦,而且这种麻烦的处理开始消耗企业越来越多的资源。

  不划算了!

  实际上不管是ERP与MES基于同一个技术平台,还是处于不同的异构系统,数据的流动越来越以“自己”的意志在进行,这个“意志”或许是我们还没有清晰认知的基本规律。

  企业开始跳出信息化的技术层面来反思这个不爽的过程,看到了在业务主数据管理、数据的即时交互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原因,以及和客户、供应链有关的内外协同原因。

  比如公司的主产业钢丝绳,是一个典型的“重量换长度”的金属制品细分行业,从订单确认到加工生产,乃至交付后的运维与追溯管理,是一个数百个环节组成的“长流程”,这些节点之间都需要项目照应。数据的一致性就成为这个长流程秩序的底层逻辑。

  我们不得不基于此来反思“看得见的自动化”与“看不见的自动化”。以及企业到底需要重视哪一种自动化。

  数据流动的自动化

  诸多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方面不惜重金投入,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立体仓库等等。这些是骨骼是强壮,不是一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看不见的自动化,也就是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可以给我们带来可靠的日常经营秩序。保证在订单形成阶段,就可以一次性做对。

数据流动的自动化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表面上是企业的ERP与MES集成的问题,实际上是数据秩序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经营发生了熵增效应,整体的复杂度显著增强。怎么办呢?就要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有一个统计数据表面,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环节能够实现数据互通的企业比例达45.7%,但仅有18.7%的企业能够实现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

  反观信息化实践,在之前的孤立系统不能满足“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的情况下,四年前重新选型,基于这样的目的来架构整个系统。

  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充分认知的本源所在。在信息中心分享中,我们发现,不管是用于采集在制品工序乃至工步环节重量的移动磅秤,还是用于识别搬运不便的盘条的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坚强的主数据管控体系,都是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互通”。

  信息化是一个全员价值持续创生的过程

  企业的信息化与财务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财务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求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及时、准确、完善。而及时性就要求从生产制造的前端一线工人开始就要参与进来;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信息化数据支撑。

  因此,信息化的重点在生产制造的前端,即:最终用户的执行力和生产现场的管理:

  首先,任何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经历:调研、现场整合、蓝图设计、流程梳理、系统设计、集成测试等环节,而这个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工人、技术人员、仓储管理员、计划员等等人员的参与。正如法尔胜的陈超老师所说的,一线工人的意见要搜集,我们再从中总结出最适合公司的流程或者改善,使得信息化系统能够真正的为工人们所喜欢,能让他们用起来。而这方面恰恰是容易忽视的。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了最终用户的需求,对所有流程梳理清楚了,才能够真正的做好企业的信息化,从而能够建立起统一的标准BOM,统一的物料管理,统一的多系统应用。

  而当数据准确性不再有所怀疑之后,信息化人员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的运用、分析上来。

  其次,生产现场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阿米巴经营》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自己的阿米巴甚至为公司整体做出贡献,如果阿米巴领导及其成员自己制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工作的意义,那么全体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价值,并努力工作。我们要激励全体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参与经营,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成功的喜悦,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

  这里强调了全员性的参与,对生产过程中的步骤、动作进行分解找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执行。并形成有效的记录。才能在上一个员工离去之后不至于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新人,或者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生产延误。

  因此,信息化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上几个系统,安排培训,员工能操作就结束了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改进的,主动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工作。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也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看到收益从而对信息化失去信心。而是持之不断的投入的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欲了解更多MES系统相关信息请访问效率科技官网,或拨打联系电话0755-89765552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
澳门开彩历史记录查询结果logo